最近,藏拍先生認識了一位植物藝術家,她說:“植物藝術是一種不能被永久收藏的藝術品!”
藝術品向來強調“經(jīng)典永流傳”。不能被永久收藏這個點激起了藏拍先生的好奇心,于是,決定扒一扒這植物藝術到底是個啥狀況!
植物本身就很美,還很治愈
藏拍先生細想了一下,插花、盆景不就是古老的植物藝術嘛。而一切現(xiàn)成材料都可以“拿來”創(chuàng)作的當代藝術,把植物做成藝術品也不是什么稀罕事,只不過,以“植物藝術”這個詞來單獨歸類倒是蠻新鮮的。
其實,植物變成當代藝術,通常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當代藝術家自己熱愛大自然或喜歡植物,索性把它們變成創(chuàng)作的材料,像一些公共藝術、大地藝術都有用植物來創(chuàng)作的做法;還有一種情況是花藝師、園藝師接受了當代藝術的理念后,把植物做成裝置作品。
插花就是歷史悠久的植物藝術 圖片來源:茁一 ·植物藝廊
越來越多藝術家嘗試將植物與裝置融合,通過植物傳達當代觀念 黃鹿作品
激發(fā)藏拍先生好奇心的這位藝術家叫程茜,像她這樣專門以植物作為創(chuàng)作材料的藝術家,目前在國內還比較少見。
從小學習藝術的程茜,做過平面設計、也做過軟裝設計。幾年前,因為瑣事而感到郁悶的她不知如何宣泄自己的情緒,無意中,她想起了花藝,于是把自己投入到插花中去,幾天下來,她深深感受到花與綠植帶給自己的精神愉悅。
《一團煩惱》以幾根樹枝搭配纏繞的鐵線,再加上幾朵花,象征人在煩惱中只要堅定意志,總能開出潔白的花來 圖片來源:茁一 ·植物藝廊
從事軟裝設計多年,程茜接觸最多的是奢華、各種富麗堂皇的裝飾風格,她開始思考,藝術除了服務少數(shù)人,還能怎樣向大眾普及。她想到用植物來創(chuàng)作,一來植物除了可以裝飾、美化空間,還可以表達自己情緒、情感,而且植物非常容易與人產(chǎn)生親近感,能對人進行精神治愈。
植物天然讓人想親近
于是,2020年她在深圳成立了一家植物藝廊,平時除了用植物創(chuàng)作,還準備向更多人推廣植物藝術。
程茜喜歡靜謐、素雅的風格,她的創(chuàng)作會就地取材,有時候是木枝;有時候是枯葉;有時候甚至是普通的花花草草……大多是很容易獲取的材料,經(jīng)過巧妙的布置,便能讓人眼前一亮。
在程茜看來,植物被用作創(chuàng)作材料,實際上是換了一種生命形式而存在。創(chuàng)作植物藝術既要懂植物,又要懂藝術,要巧妙地在兩者之間找到契合點。
《綠雛菊的韻律》 運用綠雛菊的點狀花形進行塊面組合,以含苞待放表達一種和平、靜謐的精神追求 圖片來源:茁一· 植物藝廊
老外對植物的花樣玩法
植物也是一種很環(huán)保的材料,因此,植物藝術在國外也越來也受到大眾認可,不少藝術家都把植物玩得很溜。
Duy Anh Nhan Duc用蒲公英創(chuàng)作的作品
比如法國藝術家Duy Anh Nhan Duc就非常擅長以植物進行創(chuàng)作,據(jù)說他小時候對各種花花草草充滿了熱愛,所以創(chuàng)作里也延續(xù)了這種熱愛。他常喜歡把很多蒲公英聚集起來做成作品。他還曾在一座教堂里,用了數(shù)萬朵蒲公英搭了一組裝置,每一朵都是白白胖胖的,毛絨絨的感覺,光看著就很治愈。藏拍先生表示,看到他的作品,就很想把蒲公英吹飛哈。
Duy Anh Nhan Duc在一座教堂用蒲公英搭建的裝置作品,并取名“希望”
而德國藝術家Diana Scherer則對植物的根系深深迷戀。她與荷蘭拉德堡德大學的生物學家和生態(tài)學家們合作了一個研究項目,使用特制的容器種植植物,容器的底部有特殊的圖案,讓植物的根系遵循這些圖案生長,最后取出整個植物的根系,作為研究和攝影的對象。
Diana Scherer發(fā)現(xiàn)把植物的容器打碎后,內部的土壤和根系錯綜復雜地連接在一起,耐人尋味
Scherer自己設計出幾何模板,讓植物的根系沿著這些模板生長,并隨著它們的生長而融合在一起
Daniel Ost是比利時國寶級花藝師,擅于利用植物創(chuàng)作各種天馬行空的花卉雕塑,被譽為“花的建筑師”“花的雕塑家”。他在布魯塞爾與荷蘭的邊境小鎮(zhèn)Sint-Niklaas擁有一家聲名斐赫的品牌花店,同時他專為有聲望的個人和頂級項目活動做花藝設計。在全世界,Daniel Ost的作品都得到廣泛的認可。
Daniel Ost用植物創(chuàng)作出來的各種雕塑作品
收藏不等于永久占有,遺憾美了解一下
前面藏拍先生已經(jīng)講過了,植物藝術是一種不能被永久收藏的藝術品,因為它有時效性,也就是說,要欣賞它還得抓緊時間。
那么,問題來了,如果一件作品過一段時間就沒了,那還有人會買嗎?
《深海禮贊》,以珊瑚木和珍珠象征深海,如同人生,在苦中堅韌,最終閃爍出光輝 圖片來源:茁一·植物藝廊
首先,當植物藝術被創(chuàng)作出來后,就意味著它遲早會枯萎、凋零或腐化,因為植物是有生命的,也就無可避免地會走向衰亡。不過話說回來,世間也沒有什么事物可以永存不滅,只是時間長短的區(qū)別而已,理解了這一點,很多人也會坦然接受植物藝術,也沒必要care作品是不是能被永久收藏了。藏拍先生倒覺得,這何嘗不是一種遺憾美呢?
《一只巨寶之秋》,用成千上萬的枯葉組合成作品,讓人聯(lián)想到秋天的色彩 圖片來源:茁一·植物藝廊
所以,植物藝術雖然不能被收藏,卻可以被展示出來。它可以根據(jù)空間、場景進行創(chuàng)作,而應用場景也就很多了,如商場、酒店、美術館等公共空間里,搭建一組植物藝術裝置,炫酷得來又可以裝飾空間,同時,讓人更容易親近自然,激發(fā)人們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等。
《未來X》 由果木炭結合金屬不銹鋼球構成一組裝置,象征燃燒灰燼下萌生的新物種 來源:茁一·植物藝廊
當然,一些藝術家在創(chuàng)作的時候也會對植物進行脫水處理或采用一些特殊材料涂抹植物,盡量延長作品的壽命,有些植物藝術可以放置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。
對于作品不能永久收藏的遺憾,程茜告訴藏拍先生,她有時候也會拍攝一些視頻記錄作品的變化過程,告訴后人這件作品曾在世間存在過。
有趣的是,以影像記錄下作品的過程,或許又能誕生另一件作品了呢。
所以,回到開頭的問題,植物藝術到底圖個啥?它雖然不能被永久收藏、也難以轉賣,但只要它能帶給人們精神治愈與思考,哪怕只是“曇花一現(xiàn)”也是有價值的,至少它們曾經(jīng)美過、讓人驚艷過。這何嘗不是植物藝術的魅力呢?